听说现在来兵马俑旅游算是淡季,请问真的是淡季吗,为什么还是这么火爆。而且外国游客尤其多,可见兵马俑的名气有多大。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目前对外开放的一共有3个俑坑,根据发现的先后顺序被编为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面积最大,场面非常震撼,我挤了半天才到前排拍到了照片,坑内大约有件兵马俑,不过看到的完整的兵马俑只有前面几排,仍然有很多兵马俑碎片以及没有被挖掘面积。你以为,这几排完整的兵马俑挖出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嘛?不,这些都是考古修复人员一片一片挖出来,对比吻合后一点一点拼凑粘合而成的,工作量巨大。馆内一直都是一边挖掘修复兵马俑碎片,一边对外开放展览的,这里就是修复区域,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二号坑面积比一号坑小,容纳了一千余件陶俑陶马,几十辆战车和数万件青铜兵器。其中鞍马俑、将军俑和跪射俑是1号坑没有的,可以说兵种非常齐全,是俑坑之精华所在。还有很多区域的兵马俑没有被挖掘出来,这是因为文物保护技术还未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无法保证文物出土时不被氧化,所以要对文物进行保护,时机成熟再行动。根据兵种及布阵的推算,三号坑内的兵马俑很可能体现的是军事指挥部形象。根据一二三号坑的模拟“军阵”可以想象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强大阵容。仔细观察每个坑的陶俑,非常有意思,个个栩栩如生,好像眼睛里有故事。每个陶俑的身材、发型、神态都不一样,体现了每个陶俑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仿佛每个冰冷的陶俑内心都封存着一股热血。我们看到的这些陶俑都是陶土本身的颜色,其实在出土以前,这些陶俑的各个部位都是有鲜艳的颜色的。陶俑出土的时候,身上的颜料几乎在3分钟内全部被氧化,当年的绘制颜料不及现在稳定,都是直接用矿物质制作而成:辰砂的红,蓝铜矿的蓝,孔雀石的绿等十几种色彩,对于年以前的古人来说,这种技术已经很了不起了。根据陶俑身上留下的名字,得知当年制作陶俑的工艺人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来自中央官府,有的来自地方,他们在制作陶俑的体型、塑造五官的技法上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出自官府陶工之手的陶俑体型比较键壮,来自地方的陶俑体型就比较单薄,侧面反映了各手工艺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很多人不理解,秦始皇命人按真人真马的比例制作如此浩大规模的兵马俑阵,到底是何用意?据说原因有三:第一,有钱任性,作为帝王,修建自己的陵墓是天大的事情,岂能马虎,何况江山都是他的,这点东西陪葬算什么。第二,秦始皇好勇尚武,放不下皇权,即使是驾崩后,也要有兵马兵器陪着他,一直守护他至高无上的地位。第三,人性化殉葬,在古代,尤其是殷商时期,十分盛行人殉,主人死后,要么将自己的奴隶活埋,要么先杀掉后陪葬。直到周朝才有了很大改善,秦朝时期逐渐废除人殉,改为俑殉。可以说,尽管费劲心思做了这么多精美细致的陶俑,但也保全了千千万万条人命,已经实属仁慈之举。兵马俑在制作过程中非常精细,最典型的就是二号坑出土的“跪射俑”,这是唯一一尊未经修复的保存完整的兵马俑,之前就听说这尊陶俑的指甲盖、衣服纹理,甚至是鞋底的针脚都清晰可见,我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