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参加贵

攀梵净山赏云海日出,到江口云舍觅诗意乡愁,在朱砂古镇感受转型发展成果,游中南门古街寻找明清古韵……

  这几日,参加贵州“旅游两会”的嘉宾,走向铜仁各地考察旅游资源、欣赏如画景致,感受“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龙头景区引领全域旅游

  9月28日,站在梵净山顶,看日出云海的光芒万丈、群山披金的迷人景色,参加贵州“旅游两会”的嘉宾兴奋惊叹: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神奇“佛光”。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景色奇幻、山石奇秀、冠绝天下,是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一,年7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同年10月被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梵净山

  梵净山有14亿年的古老地层,保存着地球同纬度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平方公里内繁衍着以“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和“植物界大熊猫”珙桐等为代表的多种动植物,是全球不可复制的生态王国、动植物基因库。

  梵净山不仅是铜仁的旅游名片,更是带动该市全域旅游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景区,引领带动着江口云舍、寨沙侗寨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点。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是中国土家第一村,这里青山环绕、葱茏叠翠。太平河、龙塘河穿村而过。村落古朴幽然、宁静祥和。村外良田沃野、阡陌交错、小桥流水,真正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新加坡驻华使馆政务参赞郭雪婷由衷赞叹:“好山好水加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简直就是藏在群山中的瑰宝!”

寨沙侗寨

  梵净山脚下的寨沙侗寨,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招商引资、鼓励村民自主创业等方式,发展农家乐、民宿客栈60余家,让当地多人吃上了“旅游饭”。

  从“资源枯竭”到绿色发展

  9月27日,万山区朱砂古镇,“那个年代”一条街、博物馆、怀旧大礼堂等景点人流如织。参加贵州“旅游两会”的一位嘉宾感叹:“仿佛回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让我找到了特别的记忆。”

万山区朱砂古镇

  昔日靠资源,今朝靠文化。铜仁的万千美景中,万山朱砂古镇很特别。古镇前身是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贵州汞矿”,并因汞矿开采而辉煌一时。年,当地汞矿政策性关闭,昔日的繁华变成了荒凉冷清。年7月,万山区引进江西吉阳集团公司,投资20亿元将废弃汞矿遗址打造成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开启了万山区产业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

  古镇以工业文化为“根”、丹砂文化为“魂”、民族文化为“宝”,按照“修旧如旧、留住乡愁”原则,建成“那个年代”一条街、博物馆、怀旧大礼堂等景点,将文化再现与文化重组完美融合。同时,修建玻璃栈道、悬崖游泳池、辰砂王酒店等极具特色的配套设施,全面延伸了吃住购娱产业链。转型发展两年,朱砂古镇就荣获了“中国最佳旅游品质目的地”“中国最美特色旅游小城”等称号。

  乡村振兴探索产业新路径

  9月27日晚,红董驿站星空草坪,一场梦幻、浪漫的帐篷露营音乐节激情上演。参加贵州“旅游两会”的嘉宾高敏连连点赞:“享受到了一份独有的快乐。”

  红董驿站是铜仁市乡村振兴产业带上的一个农体旅综合示范项目,这里,可吃、可住、可游、可购。游客多了,带火了红董驿站旁集贤庄农家乐的生意。“最多的一个月赚了16万元。”店主吴召云对未来很期待,“旅游发展好了,乡亲们生活也就更好了。”

  铜仁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乡村振兴产业带以长42.公里、沿锦江河岸蜿蜒而行的智慧步道为核心,串联起滩涂、梯田、农庄、竹林、茶园、果园、石林、飞瀑、温泉、溶洞等自然景观,沿途可看烟柳画桥、渔舟唱晚的诗画田园,体验“土、野、俗、古、趣”的乡情乡愁,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唯美意境。这条乡村振兴产业带还将农旅、文旅、体旅、水旅、茶旅、康旅等串联融合,辐射带动旅游产业链上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推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化的进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