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古称大万寿山,是我国第一个县级行政特区。因朱砂储存量和产量均居国内之首,素有“千年丹都”“朱砂王国”之称。
曾经,依靠汞工业生产发达起来的万山有过“小香港”“小深圳”的繁荣过往,然而经历数百年的规模化开采,年因资源告竭,朱砂汞矿被政策性关闭,万山没有了支柱产业,留下的只是废旧坑道、下岗工人、落后面貌,旧时繁华落尽,万山一度成为全国最典型、最贫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年,万山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开始谋求智慧转型。在转型困难之际,万山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千年丹都转向向绿,万山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抱定“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韧劲,全力培育绿色产业,着力改善民生福祉,保护好生态环境,短短几年时间下来,资源枯竭的万山涅槃重生再启航,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在协调发展中推进产业转型
百废待兴之际,万山开始绿色转型,坚持以绿为底,用好绿色资源,着力培育绿色产业,焕新绿色活力,集聚绿色动能,走协调共生绿色发展新路。
工业上,万山打破“依汞吃汞”思维定势,坚决撕掉“汞都”标签,加快创新资源集聚,紧跟“绿色出行时代”趋势,通过强龙头、抓链条、搭体系、推政策、促运营等方式,引进了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15万辆的万仁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万山,全部建成后可年产汽车15万辆,实现年产值亿元,年创税收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个。从“卖资源”变为“卖文化”,朱砂工业品牌影响力也稳步提升,年产值突破6亿元,荣获全省文化产业“十佳品牌”。
农业上,依托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千年丹都”变为“武陵菜都”,万山又翻开绿色新页。总投资5.6亿元,从山东引进九丰农业打造九丰农业博览园,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文一体化”理念,建成现代农业大观园1.5万平方米,集约化智能育苗大棚平方米,生态养老小木屋11栋及海洋科普馆、花卉科普馆、昆虫海狮科普馆和采摘体验大棚,实现年产蔬菜6.6万吨,年产值3亿元以上,年吸纳游客70万人次,旅游收入0多万元。
旅游上,创新理念盘活资源,引进江西上饶吉阳集团,变废为宝打造朱砂古镇,新建成“那个年代”一条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辰砂王酒店等网红景点,成为贵州最具活力的旅游热点之一。引进北京中行世融投资集团,打造陆地公园、水上乐园,被列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彻底改变了“万山无旅游”的尴尬局面。
坚持在绿色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万山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构“绿水青山”,孕育“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以林兴产、以林促收。曾经的荒山变青山,曾经的枯木变林木。万山扎实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自年以来,累计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4.7万亩,按照退耕还林意愿,万山区以生态林为主,生态林面积为4.2万亩,占总面积的89%。涉及退耕户户4.43万人,其中涉及建档立卡户户人。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万山获“省级森林城市”实至名归。
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年12月,万山区木杉河流域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获批立项,斥资6亿元,历时2年,通过水流域综合治理,昔日脏水沟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造福于民的景观河。今天,木杉河湿地公园一步一景观,处处皆风景,音乐喷泉、步行栈道、风雨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广场等成为居民热门打卡地。确保河长治、水长清,万山智慧在积极的出谋划策,木杉河依托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了“生态环境最强大脑”和环境监管智能“千里眼”。另外,年6月,万山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该厂作为经开区产业园区的重点配套项目,使用现代化污水处理设备,实现日处理量立方米,有效解决了经开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
以绿动人,以绿亮城。万山着力提升城区颜值和气质,把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厚植绿色屏障,因地制宜实施好“绿道、绿水、绿城、绿园、绿景、绿村”建设,打造更多宜居宜业的休闲空间。仅年,万山区就完成全域绿化“绿城”攻坚行动城市公园、市民休闲空间场所共15处,项目总投资达13亿,新建绿化面积31万平方米。截至目前,万山区已经完成全域绿化“六绿”攻坚工程绿化面积亩,增加森林覆盖率约六个百分点,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64.82%,森林覆盖率城区方阵在全省排名第一位,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优良率(达标率)为97.5%,集中式饮用水与地表水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标准,生态、绿色的新万山正徐徐展现在人们眼前。
坚持在共建共享中增进民生福祉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转型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群众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万山着力发展绿色脱贫产业,其依托九丰农业技术、资源、管理和市场优势,坚持以蔬菜为主导产业,因村施策推进“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推进贫困村“村社合一”全覆盖。截止年底,万山区建成11个亩以上坝区、64个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推广食用菌万棒,建成高山葡萄、香柚、油茶等5.2万亩,培育农民合作社个,实现村集体产业全覆盖。另外,万山区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过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大棚蔬菜基地,1余名农民每年人均可获分红元以上。
实现百姓富、生活美,必须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万山区按照“应改尽改、应拆尽拆、需建则建统”的原则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五改一化一维”工作、小康房工程、美丽乡村示范带等项目建设,帮助了20余户农户改善了居住环境,农村住房已基本实现安全有保障。另外,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困境,万山区以“最好的位置、最好的就业、最好的服务、最好的保障”作为标准,实施区内外5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后续扶持和社会管理上创新推行联合办公、公共服务、均衡教育、就业保障、基层党建“五进社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建设现代化山水魅力新城,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还需加快城市发展进程。年的时候,万山区只有多名教师,张病床,60公里通村油路。而今天,“万山速度”带给人们一月一小变,三月一大变的惊喜。万山区新建和改扩建学校92所,新增山村幼儿园62所,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质量和数量上实现全面提质;医院,建成铜仁市医疗康复中心,医院搬进了新楼,集中引进一批高水平医疗人才,医疗环境、医疗质量、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棕颐国际城、商会大厦、观山雅居、万和星城、城南驿等重大项目不断开工建设,几百万方的房屋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谢桥新区成为万山人民居住首选;朱砂大酒店、辰砂王等星级酒店相继建成,城市形象和品位得以彰显。与此同时,宽敞明亮的城市大道、蓬勃发展的商贸物流,现代化治理的智能小区,闻名遐迩的“我的乡愁”微电影节......这一切都在彰显城市的发展朝气,都是万山人民可见可感的小确幸。
涅盘崛起,重焕新生。年万山区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满意度96.37%,贫困发生率1.18%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检查,如期实现整区脱贫攻坚摘帽目标。撕掉贫困标签,昂首奔向小康,今天的万山向绿而生,不断积聚人气、集聚商气、汇聚财气,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新时代现代化魅力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