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兵马俑

说到兵马俑文化当属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文化。

历史溯源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年,位于秦始皇帝陵以东1.5公里处。经考古工作者连续多年大规模钻探及研究考证,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帝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是年底开始的,年2月负责筹建工作的人员陆续进入工地,9月正式破土动工。年9月底,一座雄伟的占地面积达平方米的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竣工,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大庆的10月1日,向国内公开开放。

秦始皇兵马俑坐落骊山的北面。这里处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南边靠着秦岭,北面毗邻渭河。兵马俑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是绘塑结合,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形式和内容统一,既富真实性也富装饰性。因此,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完全可以与希腊、罗马的雕塑媲美。这些兵马俑大体上都是经过精雕细刻的,从己出土的多个陶俑陶马来看,无一雷同。陶工匠施展塑、堆、捏、贴、刻、画等雕塑技法,从体、量、形、神、色、质等方面追求艺术效果,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上去非常精美,给人明快、深沉、博大、壮观、精美的印象。秦俑的塑造兵马俑崇尚写实的艺术风格。从大量的出土文物来看,兵马俑是类比秦代宿卫军的形象而创作的。士兵俑身高厘米至厘米,战马高厘米至厘米,长厘米左右,形状大小与真人真马差不多相等。兵马俑的服饰也是完全按当时的情况设计的。因此,有些学者根据兵马俑千人千面的情况,推测当时制作这些陶俑,一定是用军队作模特儿,工匠们按照每个模特儿的体型和面部表情,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不管这一推测是否正确,兵马俑的写实风格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兵马俑的作者并不是追求细微末节的真实,而是把握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神似,从而大大提高了兵马俑的艺术品味。兵马俑的造型是按各兵种列阵时的情形设计的,既表现了威武之师的形象,突出了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总体特征,又刻画了兵马的神态,突出了兵马俑的个性。这些兵马俑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秦代雕塑家的兵马俑的服饰是按照当时的军装和战马装饰创作的。士兵俑的服饰种类繁多:不同的兵种有不同的服饰;同一兵种在不同方阵,服饰也不尽相同;军吏与士兵的军服也有所差异。战马的装饰不拘一格:骑兵乘坐的战马与拉车的战马各有不同的饰品。无论是士兵俑的服饰,还是战马俑的装饰都追求形似。就连缀甲片的皮筋、扣接革带的带钩、绑扎腿部的绷带、系鞋的鞋带、鞋底的针脚,都一丝不苟地进行刻画。不仅如此,还根据情况巧妙设色,使这些服饰显得绚丽多彩。

秦俑彩绘

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为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兵马俑的彩绘艺术有四个特点:

一是色彩明快,鲜艳绚丽。

二是色彩对比强烈。

三是上身服色偏艳,下身服色偏暗,能给人庄重而踏实的感觉。

四是彩绘与雕塑互补,如马嘴和鼻孔塑得较小,但绘上红舌、白齿和肉红色的鼻孔后,就有了鼻孔歙张、张口嘶鸣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