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平年间,武威太守刘子南,被强虏围困后,使用一种名为“萤火丸”的道术药丸,在箭雨中成功脱身。据研究,萤火丸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武器之一,这位武威太守被学者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武器专家。
太守出巡遇见强敌
东汉前期,刘秀平定战乱统一全国之后,在上上下下的努力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取得比较好的成就。但到了东汉中晚期,中央政府逐渐为宦官、外戚所把持,各地陆续陷入混乱之中。
当时的甘肃,由于地处西北,军事、经济完全依赖于中央政府的扶持,故而形势更加严重。这个时期,西北羌人造反、匈奴滋扰的记载非常多。河湟地区是羌人造反最为严重的地区,羌人多次发动叛乱,他们或围攻郡县,或截断丝绸之路,或夺取长城沿线守军的物资。从东汉晚期到东汉灭亡,西北地区大规模的羌人起义就有三次。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自然也多次被战乱波及。有的时候,甚至连武威太守的性命也岌岌可危。
东汉时期的凉州和周边游牧部族势力
这是永平十二年,发生在凉州武威郡边界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永平(公元58年-公元75年)是东汉皇帝汉明帝刘庄的年号,正是东汉中期。
这位岌岌可危的武威太守就是刘子南。他以冠军将军身份兼武威太守。刘子南的“冠军将军”称号听起来很威风,但军事才能有些弱,甚至无法掌控郡兵。
这天,他带着人马到武威边界巡查,谁知却遭遇劫掠的游牧部族。正常情况下,那些劫掠游牧部族,看见冠军将军、武威太守出行,早就撒腿溜了。可这次,这些强虏看见太守旗号,不仅不躲反而围了上来。
无奈中,刘太守率领的郡兵,摆开阵势,同强虏交锋。双方乱打一气,郡兵首先撑不住了,全都撒丫子跑了。可刘太守没有办法跑啊,官员有守土之责,带头跑,那是重罪。当然,也不能傻乎乎留在战场上,那怎么办?就往山上跑吧,躲一阵是一阵。于是,刘太守带着随从,跑到了一个小山包上,坚守待援。
施放萤火丸死里逃生
强虏看到刘太守跑到了山包上,便将山包团团围住,箭如雨下!令人奇怪的是,强虏射来的这些箭,飞到距离刘子南马前数尺,就落地了。怎么也射不到刘太守的身上,这是咋回事呢?
一种说法是,刘太守身边曾跟着一位姓尹的道士,法力无边,强虏射来的箭,伤不了他。显然,这是无稽之谈。另外一种说法是,刘子南学道的时候,学会了制作一种萤火丸,能避开盗贼和各种毒虫袭击。这种萤火丸的配方,曾被记录到《神仙感遇传》中,后又被《千金翼方》所转载。
配方大体如下:雄黄、雌黄各二两;萤火、鬼箭蒺藜各一两;铁槌柄烧令焦黑;锻灶中灰、羚羊角各一分半,研如粉面,以鸡子黄并丹雄鸡冠血,丸如杏仁大者。
这里面雄黄是矿物质,化学名四硫化四砷,通常为橘黄色粒状固体或橙黄色粉末,质软,性脆。常与雌黄,即三硫化二砷、辉锑矿、辰砂共生。雄黄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依据这个配方,学者们认为,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燃烧性化学武器的制造配方,刘子南或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武器专家。
人们推测,当时刘子南将萤火丸用干草包裹点燃后,投掷出去,造成烟雾。导致围攻者视线受阻,影响了弓箭的准头。强虏看到射不到他,以为他是神仙,就解围而去。刘子南也由此逃过一劫。
萤火丸药方广为流传
回到武威城里,刘子南就把这种药丸分配给郡兵中的子弟。据记载,这种萤火丸是这样使用的:“以三角绛囊盛五丸,常带左臂上,从军者系腰中,居家悬户上,辟盗贼诸毒物。子南合而佩之。”据说,效果很灵验,这些人同样没受过伤,当成传家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个药方广为流传。青牛道士封君达把药方传给了安定皇甫隆,皇甫隆传给了魏武帝,才渐渐传到百姓中。人们把这种药丸叫“冠军丸”或“武威丸”。
刘子南能死里逃生,除了萤火丸的作用外,另一方面也和当时的局势密切相关。东汉中期,汉王朝的震慑力犹在,强虏一般都不会明目张胆攻击州郡,更不会直接杀害政府高官,如果那样做就是公开造反,为中央王朝所不能容忍,肯定会出动大军平乱。这也许,就是刘子南能逃过一劫的根本原因吧。
文丨王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