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衣之下痴迷于玄修的中材之主,自比为尧舜

在《锦衣之下》这部热播剧里,除了男女主的感情线,还有不可忽视的就是这部剧的大背景,那就是处在明朝的嘉靖皇帝时期。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文字:“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直觉反应那肯定是道士的名号。你有所不知的是,拥有这个头衔的并非一般道士,而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明史》对他的评语还算比较客气,称他为“中材之主”。这一点在《锦衣之下》里表现的还是很明显的。

《锦衣之下》嘉靖皇帝

读者诸君可能会说,按照宗教信仰自由的观点,皇帝崇信道教似乎不必非议。其实史家非议的并不是宗教信仰。由仰慕长生而追求羽化成仙,弃朝政于不顾,与皇帝的身份背道而驰。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痴迷于道教斋醮,一味向玉皇大帝送上拍马屁的“青词”(写在青藤纸上的颂词),不但自己痴迷于此,还鼓动大臣专心致志撰写“青词”,培养了一批精于此道的“青词宰相”(如夏言、顾鼎臣、严嵩、袁炜、李春芳等)。

嘉靖皇帝影视剧照

二是在道士邵元节、陶仲文之流的指导下,为了自己的“养生”,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热衷于“采阴补阳”(即与童贞处女相交的“房中术”)。明世宗炼丹图(陈洪绶绘)这种道家养生理论在明中叶的上流社会风靡一时,《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不过和朱厚熜相比稍显逊色。为了延年益寿,他把豆蔻年华的宫女作为“采阴补阳”的工具。

《锦衣之下》

日复一日的“采阴补阳”,必须不断服食道士们为他炼制的“房中药”(春药)。这种药称为“红铅”,它的奥秘正如《万历野获编》所说:“用红铅取童女初行月事,炼之如辰砂。”无怪乎历年陆续进宫的少女数以千计,原来她们既是“采阴补阳”的工具,又是“供炼丹药”的原料,最终都成了朱厚熜的“药渣”。

《锦衣之下》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某一天,皇帝向蓝道行提问:今日天下为何不能治理?蓝道行扶乩,代表神仙回答:原因在于,贤能者不能进用,不肖者不能屏退。皇帝问:谁是贤能者,谁是不肖者?神仙答:贤能者是内阁辅臣徐阶、吏部尚书杨博,不肖者是严嵩父子。

陆大人

皇帝再问:我也知道严嵩父子贪赃枉法,念及他们奉承玄修多年,姑且容忍。而且他们果真是不肖之徒,上天真君为何不震怒,予以严惩?神仙答:严世蕃恶贯满盈,本应严惩,由于他在京城,上天恐怕震惊皇帝,如果把他发配到外地,便可以让他粉身碎骨了。扶乩完毕以后,蓝道行马上把这一机密情况通报徐阶。

好帅一男的

徐阶深更半夜派人通知御史邹应龙撰写奏疏,弹劾严嵩父子。次日清晨皇帝看到这份奏疏,当即下旨:勒令严嵩退休,严世蕃流放边疆。严嵩罢官以后,朱厚熜常常追思他赞襄玄修的功劳,心境忽忽不乐,对首辅徐阶等大臣说,想把皇位传给太子,自己退居西苑,专心致志祈求长生。后来因为病入膏肓,他和徐阶谈起“内禅”(让位)之事,说:“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总算讲了一句真话,为求长生而导致重病缠身。说这话时,离开死亡已经不远了。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没有错,但是要考虑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你喜欢哪个历史人物快给我留言吧。

锦衣之下:病娇小阁老和他的神医仙妻的爱恨情仇,丐叔我磕这对了

关于娼妓、面首和宦官及其所组成的家庭,你了解细节吗

锦衣之下:杨程万以今夏和陆绎门第为由想拆散,在古代这很重要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