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上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讲者:孙洁编辑:东旭
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禁升麻、柴胡、当归、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神昏谵语者,清宫汤主之,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
温病忌汗者,病由口鼻而入,邪不在足太阳之表,故不得伤太阳经也。时医不知而误发之,若其热甚血燥,不能蒸汗,温邪郁于肌表血分,故必发斑疹也。若其表疏,一发而汗出不止,汗为心液,误汗亡阳,心阳伤而神明乱,中无所主,故神昏。心液伤而心血虚,心以阴为体,心阴不能济阳,则心阳独亢,心主言,故谵语不休也。且手经逆传,世罕知之,手太阴病不解,本有必传手厥阴心包之理,况又伤其气血乎!
化斑汤方
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元参三钱,犀角二钱,白粳米一合。
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取煮一钟,夜一服。
此热淫于内,治内咸寒,佐以苦甘法也。前人悉用白虎汤作化斑汤者,以其为阳明证也。阳明主肌肉,斑家偏体皆赤,自内而外,故以石膏清肺胃之热,知母清金保肺而治阳明独胜之热,甘草清热解毒和中,粳米清胃热而保胃液,白粳米阳明燥金之岁谷也。本论独加元参、犀角者,以斑色正赤,木火太过,其变最速,但用白虎燥金之品,清肃上焦,恐不胜任,故加元参启肾经之气,上交于肺,庶水天一气,上下循环,不致泉源暴绝也。犀角咸寒,禀水木火相生之气,为灵异之兽,具阳刚之体,主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取其咸寒,救肾水,以济心火,托斑外出,而又败毒辟瘟也;再病至发斑,不独在气分矣,故加二味凉血之品。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方
即于前银翘散内去豆豉,加:?细生地四钱,大青叶三钱,丹皮三钱,元参加至一两。
银翘散义见前。加四物,取其清血热;去豆豉,畏其温也。
按吴又可有托里举斑汤,不言疹者,混斑疹为一气也。考温病中发疹者,十之七、八,发斑者,十之二、三。盖斑乃纯赤,或大片,为肌肉之病,故主以化斑汤,专治肌肉;疹系红点高起,麻、瘄、沙皆一类,系血络中病,故主以芳香透络,辛凉解肌,甘寒清血也。其托里举斑汤方中用归、升、柴、芷、川山甲,皆温燥之品,岂不畏其灼津液乎?且前人有痘宜温,疹宜凉之论,实属确见,况温疹更甚于小儿之风热疹乎!其用升、柴,取其升发之义,不知温病多见于春夏发生之候,天地之气,有升无降,岂再用以升药升之乎?且经谓“冬藏精者,春不病温”,是温病之人,下焦精气久已不固,安庸再升其少阳之气,使下竭上厥乎!经谓“无实实,无虚虚,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可不知耶?后人皆尤而效之,实不读经文之过也。
再按:时人发温热之表,二、三日汗不出者,即云斑疹蔽伏,不惟用升、柴、羌、葛,且重以山川柳发之。不知山川柳一岁三花,故得三春之名,俗转音三春为山川,此柳古称柽木,诗所谓“其柽其椐”者是也。其性大辛大温,生发最速,横枝极细,善能入络,专发虚寒白疹,若温热气血沸腾之赤疹,岂非见之如雠仇乎?夫善治温病者,原可不必出疹,即有邪郁二、三日,或三、五日,既不得汗,有不复不疹之势,亦可重者化轻,轻者化无,若一派辛温刚燥,气受其灾而移于血,岂非自造斑疹乎?再时医每于疹已发出,便称放心,不知邪热炽甚之时,正当谨慎,一有疏忽,为害不浅。再疹不忌泻,若里结须微通之,不可令大泄,致内虚下陷,法在中焦篇。
清宫汤方
元参心三钱,莲子心五分,竹叶卷心二钱,连翘心二钱,犀角尖(磨冲)二钱,连心麦冬三钱
热痰盛加竹沥、梨汁各五匙;咯痰不清,加栝蒌皮一钱五分;热毒盛加金汁、人中黄;渐欲神昏,加银花三钱,荷叶二钱,石菖蒲一钱。
此咸寒甘苦法,清膻中之方也。谓之清宫者,以膻中为心之宫城也。俱用心者,凡心有生生不已之意,心能入心,即以清秽之品,便补心中生生不已之生气,救性命于微芒也。火能令人昏,水能令人清,神昏谵语,水不足而火有余,又有秽注也。且离以坎为体,元参味若属水,补离中之虚;犀角灵异味咸,辟秽解毒,所谓灵犀一点通,善通心气,色黑补水,亦能补离中之虚,故以二物为君。莲心甘苦咸,倒生根,由心走肾,能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故以为使。连翘象心,心能退心热。竹叶心锐而中空,能通窍清心,故以为佐。麦冬之所以用心者,本经称其主心腹结所气,伤中伤饱,胃脉络绝,试问去心,焉能散结气,补伤中,通伤饱,续胃脉络绝哉?盖麦冬禀少阴癸水之气,一本橫生,根颗连络,有十二枚者,有十四、五枚者,所以然之故,手足三阳三阴之络,共有十二,加任之尾翳,督之长强,共十四,又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此物性合人身自然之妙也,惟圣人能体物象,察物情,用麦冬以通续络脉。命名与天冬并称门冬者,冬主闭藏,门主开转,谓其有开合之功能也。其妙处全在一心之用,从古并未有去心之明文,张隐庵谓不知始自何人,相沿已久而不可改,瑭遍考始知自陶宏景始也,盖陶氏惑于诸心入心,能令人烦一语,不知麦冬无毒,载在品,久服身轻,安能令人烦哉!如参、术、芪、草,以及诸仁诸子,莫不有心,亦皆能令人烦而悉去之哉?陶氏之去麦冬心,智者千虑之失也。此方独取其心,以散心中秽浊之结气,故以之为臣。
安宫牛黄丸方
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真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金箔衣,黄芩一两
上为极细未,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兼治飞尸卒厥,五痫恶中,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此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心体,苦寒通火腑而泻心用之方也。牛黄得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气。真珠得太阴之精,而通神明,合犀角补水救火。郁金草之香,梅片木之香(按冰片,洋外老杉木浸成,近世以樟脑打成伪之,樟脑发水中之火,为害甚大,断不可用),雄黄石之香,麝香乃精血之香,合四香以为用,使闭固之邪热温毒深在厥阴之分者,一齐从内透出,而邪秽自消,神明可复也。黄连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朱砂补心体,泻心用,合金箔坠痰而镇固,再合真珠、犀角为督战之主帅也。
紫雪丹方(从《本事方》去黄金)
滑石一斤,石膏一斤,寒水石一斤,磁石(水煮)二斤,捣煎去渣,入后药,羚羊角五两,木香五两,犀角五两,沉香五两,丁香一两,升麻一斤,元参一斤,炙甘草半斤。
以上八味,并捣锉,入前药汁中煎,去渣,入后药。
朴硝、硝石各二斤,提净,入前药汁中,微火煎,不住手将柳木搅,候汁欲凝,再加入后二味。
辰砂(研细)三两,麝香(研细)一两二钱,入煎药拌匀。合成,退火气。冷水调服一、二钱。
诸石利水火而通下窍。磁石、元参补肝肾之阴,而上济君火。犀角、羚羊泻心、胆之火。甘草和诸药而败毒,且缓肝急。诸药皆降,独用一味升麻,益欲降先升也。诸香化秽浊,或开上窍,或开下窍,使神明不致坐困于浊邪而终不克复其明也。丹砂色赤,补心而通心火,内含汞而补心体,为坐镇之用。诸药用气,硝独用质者,以其水卤结成,性峻而易消,泻火而散结也。
局方至宝丹
犀角(镑)一两,朱砂(飞)一两,琥珀(研)一两,玳瑁(镑)一两,牛黄五钱,麝香五钱。
以安息香汤炖化,和诸药为丸一百丸,蜡护。
此方会萃各种灵异,皆能补心体,通心用,除邪秽,解热结,共成拨乱反正之功。大抵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长,临用对证斟酌可也。
本条正文主要讨论了太阴温病忌汗,以及汗之不当的后果和治法。
自辨补充了温病忌汗的理由。主要是太阴温病的病邪是由口鼻而入,不伤太阳之表,所以不用太阳表汗之法。但吴鞠通本人在上焦篇第三条自辨中也说“温病之恶寒,肺合皮毛而亦主表,故亦恶风寒也”,说明太阴温病,虽由口鼻而入,但并非全无表证。既然如此,当然也不致于全然不能使用汗法。所谓太阴温病忌汗,应该主要指的还是辛温发汗之法,若是辛凉透汗,当然还是可以的。比如银翘散中即使用了荆芥、淡豆豉以发散表邪。吴鞠通在这些特别提出“忌汗”,恐怕还是纠时弊的意思要更多一些。
所以接下来就讲了汗之不当的几种典型后果及相应治疗。
如果使用辛温发汗的方法却没有汗发出来的,或热甚血燥,无以蒸汗,或是阴虚汗源不足。辛温药性,助邪热深入血分,则会发生斑疹。《外感温热论篇》说:“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或云头隐隐,或琐碎小粒者为疹。”章注曰:“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经。”发斑者,治以化斑汤;发疹者,治以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方。
如果汗出伤心,温邪因之内陷心包,则会出现神昏谵语。这是对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直接注解。邪入心包,闭阻心窍,所以治诸清热开窍之品,例如清宫汤,或者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此即后世所谓急救三宝。
再者,本条自辨中还特别强调了斑疹治疗,禁“升麻、柴胡、当归、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等辛温发散之品。尤其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方下的方论中,着重讨论了为何要禁用山川柳。主要原因其性辛温而善生发入络,斑疹正是温热入于营血,血热炽盛之时,再加辛温发散,则更耗营血。其余诸药,也大祇是因其升散而禁之。
叶霖对本条的注文,讨论斑疹治法较为详细,录之如下,以做补充:
“治疹之法,沙点未透者,疏解兼开肺,继则沙点渐透达而未足,目赤神烦,舌绛脉数者,疏解兼清热。沙透已足,赤焮云密,脉象数大,舌绛神烦者,清火养液,沙足渐回。热退胃开,而咳嗽未止者,轻清理肺。夫斑乃热邪入营,血液受劫,必心神不安,夜甚无寐,当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宜犀解、竹叶、石膏、连翘、栀、芩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宜鲜生地、银花、犀角、人中黄、大青叶、元参、丹皮、芩、连之类,透营解毒。其斑虽出,热不解,又当甘寒育阴,以回津液。若夫伏气温毒发斑,热毒甚而内结,斑紫烦燥,神昏谵语,便燥鼻煤,若仅以犀、地、膏、连扬汤止沸,不能去病。设欲釜底抽薪,非加大黄不可。盖里气一通,表气亦顺,化炎熇为清凉矣。”
本条列方六首,皆附方论说明吴鞠通立方依据,议论甚详。
大体来说,斑出阳明,所以用白虎汤清阳明气分之热。但出斑说明血分有热,所以加元参、犀角凉血,这就是化斑汤。
出疹是热毒入于血络,所以用银翘散清其热毒,加生地、大青叶、丹皮、元参凉其血,去豆豉以畏其温。有趣的是,吴鞠通在此方论再三说明治斑疹不可辛温发散,甚至以此缘故去辛温之豆豉,却保留了银翘散中的荆芥。这可能是因为荆芥发散力弱,温性也不强,兼之能入血分,以散络中血热的缘故吧。由此也可以看出,治疗斑疹虽然要慎用升散,但也非绝对禁忌。
清宫汤者,清心主宫城之热也。本方特点是以心走心,所用六药,都与心相关。全方以咸寒甘苦立法,专治心包之热。条下加减曰:“渐欲神昏加银花三钱、荷叶二钱、石菖蒲一钱。”可见其力量较弱,只主心包热甚之将欲神昏,如果已经有神昏谵语,就需要用到安宫牛黄丸之类的凉开剂了。
至于功专凉开的急救三宝,只要记住下面四句歌诀就可以了。
“发热神糊清宫汤;神昏谵语牛黄丸;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
第一句讲清宫汤,特点是“发热神糊”,恰与我们前面的分析相吻合。
点击下方链接复习近三条《温病条辨》条文:
温病条辨——上焦篇(卷一第十五条)
温病条辨——上焦篇(卷一第十四条)
温病条辨——上焦篇(卷一第十三条)
内经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但是它言辞古奥,学习者往往觉得比较难懂,读了之后又很难直接用于临床实践。我的新书《一起读内经》立足于临床,用比较浅显的文字解读了《内经》重点条文。有解读、有分析、有方药、有医案,还有名师作序,作者原声音频,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更好地学内经,用内经。现在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进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赞微店购买!
百觅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