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种下的饲草玉米、饲草高粱长势喜人,比一个成年人还高一头;沙地里的西瓜吸引了獾、刺猬、豪猪等动物提前来“尝鲜”;从空中俯瞰,一个个直径达几百至上千米的绿色圆形农田整齐分布在沙漠中……8月22日,当重庆日报记者再次走进库布齐沙漠产业化推广基地和乌兰布和沙漠中试基地,依然被眼前的景色震惊。▲库布齐沙漠产业化基地二期航拍。受访者供图年初,由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牵头研发的“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开启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库布齐沙漠产业化推广基地是该项技术推广面积最大的项目基地,面积达亩,乌兰布和沙漠则是该项技术的最早中试基地,无论是库布齐还是乌兰布和,昔日的沙漠已经变成种植了土豆、玉米、葵花、辣椒、茄子、西红柿等作物以及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的绿洲,土壤性能稳定持续改善,还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动物生态系统。獾提前“尝鲜”沙地里的西瓜,近两米高的玉米和高粱还在生长▲乌兰布和沙漠中试基地种植的西瓜。记者李志峰摄“你看,这些瓜好可惜嘛,被獾提前‘尝了鲜’。”在乌兰布和沙漠中试基地,重庆交通大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员工彭凯拨开一株株西瓜苗,向记者展示被狡猾的獾中间开一个口、啃得干干净净的西瓜。为了防止这些“破坏者”们继续使坏,基地工作人员不得不在一个个西瓜上盖上塑料篓子。年,“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开始扎根乌兰布和,进行“沙变土”的尝试。彭凯说,每一年,团队都会尝试种一些不同的植物。截至今年,基地种植的植物类型近种,涵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乔灌木、中草药等。▲在库布齐沙漠产业化基地种植的高粱。受访者供图和去年记者在该中试基地看到不一样的是,今年,基地新种植了饲草玉米、饲草高粱,还有花生、甜菜。走进玉米和高粱地,比人还高一头的植物茂密得像一片树林。工作人员拿出尺子量了一下,基本上每一株都在两米左右。▲在库布齐沙漠产业化基地种植的红皮土豆。受访者供图“由于沙漠土壤化改造后,土体有上紧下松的倒装结构,植物根系十分发达,所以产量高,长势好,它们现在还在长呢。”彭凯说,这样的玉米和高粱被当作饲草,深受养殖大户和企业的喜欢,早在年初就已经被订购一空。▲在库布齐沙漠产业化基地种植的长萝卜。受访者供图在和基地工人闲聊时,记者得知,经过六年的改造,如今,基地植物生态系统已形成,许多动物前来觅食和繁衍生息,大家平时看到的如蜻蜓、蚱蜢、喜鹊、麻雀以及青蛙、老鼠、野兔、狐狸、獾、刺猬、豪猪等,数不胜数。这里,不仅是一块种植园,还成为了一个动物乐园。基地一期亩种植实现收成万公斤,销售收入余万元“前段时间我们刚把收割下来的苜蓿和燕麦卖掉,这些牧草的产量和在普通地里种出来的不相上下。”在库布齐沙漠项目基地,重庆日报记者见到基地负责人刁礼华时,这个重庆汉子比去年采访他时又黑了一圈,但是话语中掩盖不住收获的喜悦。今年,基地一期亩种植实现收成万公斤,销售收入余万元。▲乌兰布和沙漠中试基地植物郁郁葱葱。受访者供图年初,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技术团队和重庆辰砂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库布齐沙漠共建项目基地。“当时,一期只有亩,今年加上新改造的面积,整个基地已经实现了亩沙漠变绿洲。”刁礼华说,种植的种类既有土豆、玉米、葵花,也有辣椒、茄子、西红柿,还有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在库布齐沙漠产业化基地种植的狼尾草。受访者供图漫步在基地里,一串串翠绿修长的辣椒挂满枝头,一人高的玉米吐缨秀穗,争相绽放的向日葵似金色海浪般涌动……各类作物竞相生长,丰收在望。从高空俯瞰,一个个直径达几百至上千米的绿色圆形农田整齐分布在库布齐沙漠中,像一张张带着纹理的老唱片。今年的刁礼华比去年更加忙碌了。他告诉记者,他们准备新安装喷灌设施8处,还要种植玉米、花生、高粱、土豆等农作物余亩。值得一提的是,沙漠的种植也引进了最新的技术。他说,基地正在建设沙漠土壤化项目8平方米的AI数据中心日光大棚,“建成后,可通过腾讯云边缘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控沙漠土壤温湿度、盐分等周边的环境数据,根据沙漠土壤改造需求精准控制灌溉水量。”沙特种植试验即将启动,已和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易志坚也很忙,从8月20日开始,他就陪着阿联酋商务考察团赛勒姆·胡迈德·赛义夫一行,辗转几个基地参观交流。▲在乌兰布和沙漠中试基地种植的向日葵。受访者供图看到易志坚现场展示经过力学改造的沙土能够保留住水分、拔起的向日葵底部根系好比人的头发那样茂密发达,来访的客人们直呼“amazing(太神了)”“shocking(令人震撼)”。易志坚说,目前,团队和沙特有关单位正在落实示范地块的种植试验,今年9月份将正式实施沙改土播种作业。在乌兰布和沙漠中试基地,记者还留意到,现场搭起了恰恰瓜子葵花节的展板,一辆华大基因公司“沙漠移动实验室”工程车也在忙着做研究。“我们已经和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易志坚透露,基地种植的葵花籽,今后将与洽洽食品等企业进行联名品牌打造合作,加强向日葵等商品种植的田间管理和收获加工,力争高产优质,以品牌合作推动产业化做大做强。华大基因集团旗下华大万物“沙漠移动实验室”的加持,将深化技术与土壤微生物、植物表型、耐旱作物良种选育、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和融合创新,为产业化推广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8月21日,重庆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等7所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乌兰布和沙漠项目基地挂牌成立。今后,7所高校将依托该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打造思政课社会实践特色教学。沉寂了千年的沙漠将因为“沙变土”技术变得热闹起来,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也将重新孕育着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相关链接“沙漠土壤化”技术,俗称“沙变土”,是由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研究团队从力学角度研究的治沙新成果。该技术在沙子中混合适量的黏合剂和水,让“一盘散沙”就能获得与自然土壤一样的“生态-力学”属性:在湿润时呈现稀泥般的流变状态,水分蒸发后结成固体状态,两种状态之间可自由转换,并具有较强的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能力,成为适宜植物生长的载体。从年至今,“沙漠土壤化”技术在国内外10多个点、多种严酷自然条件下进行实地试验,总面积超过3万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