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魔斗法历史上那些脑洞大开的墓葬防盗措

中国数千年的丧葬文化,从厚葬成风演变成生者与死者的较量,阳世与阴间的对立;古代王侯将相在为自己百年归老修建安息之所时,同时相对也在考虑自己陵寝的防护安全。

千万莫小看古人的智慧。盗墓与反盗墓之间的较量就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立场不同的双方都在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的斗法。究竟是魔高一尺,还是道高一丈呢?

古墓(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今天我们来聊聊墓葬最常见的防盗措施吧!尽管东西南北方的水土、气候、地形、风俗各不相同,但在防护措施上却是大同小异,殊途同归。

1.积石防盗

积石,又称为塞墓石。这种最常见的古墓葬形式最早流行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明清的个别墓葬还沿袭着这种防盗形式。设置方法就是用巨石阻塞墓道,或在墓壁与棺椁间填充碎石,或主墓室全部以巨石构建得坚固异常。石块这种建筑材料最为廉价,因地制宜,取材方便,但又因为南北两地的差异,用法不尽相同。

盗墓贼活动的时间大多都是在深夜,常用方法就是掘盗洞,这是最省时省力也是防止被人察觉的方法。南方地区是在墓壁和棺椁之间的夯土设下石板,石板间填充碎石来阻挡盗墓贼,若盗墓贼强行破开椁室,会被上面滚落的巨石砸伤。

北方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大型积石墓,建造的极有特色;墓道墓室全部以巨石建造的严丝合缝,内设三层石墙,每层厚度为一米;或以每个重量约7吨左右,数量8至10个的塞墓石堵死墓道的中后段,每个塞墓石之间的接触面凹凸相接,让盗墓贼们知难而退。

但在现代由于炸药的大量使用,这种积石塞石的作用性已经不大了。

积石防盗(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2.积沙防盗

积沙,又称为流沙。这种防盗措施有比较大的发展操作空间,和积石墓相比,它的防盗水准要略胜一筹。

关于它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地区,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棺椁用炒干的细沙包围并掩埋,再夯实墓顶封土。炒干的细沙流动性是很强的,盗墓贼一旦打通了灌满流沙的盗洞,墓室里的流沙就会从洞里自动流出,堵死盗洞。大型的积沙墓墓内流沙存储体积可达立方米以上,可以将盗墓贼活活掩埋在盗洞里面。

最著名的如武则天和李治的乾陵。史书记载在修建期间,每挖掉一车土即回填一车沙,沙子干燥不粘合,根本无法在上面打盗洞,除非把沙子全部清空。但是想要把乾陵里的流沙全部清理干净,无异于痴人说梦。

积沙防盗(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3.伏弩防盗

关于弩箭的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运用在战争之中;到了秦汉时朝,弩箭在战争中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秦国横扫六国之时就是凭借弩箭的强劲和成熟;三国时期,诸葛亮又发明了连弩,可以一口气连射十箭,这在当时已经是超前的技术了。

既然当时的弩箭技术这么成熟了,运用在墓葬防盗中就不足为奇了。当盗墓贼踏入墓室触动机关,伏弩就会连续击发,在墓道这么小的空间内连躲都没地方躲,盗墓贼非死即伤;就算没有伤到他们,震慑一下也是挺不错的,当然,除非碰到亡命之徒。

伏弩的设置一般从墓门到墓道,甚至连墓室都有它的存在,神出鬼没让人防不胜防,不想变筛子的盗墓贼只好投石问路,一路凶险地向阴暗的墓室摸去。遗憾的是,连弩机关到今天已经失传了,只能在历代文献中窥到它的神奇。

诸葛连环弩(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4.悬剑防盗

这个防盗方法多见于历史典故和传说中,文学类小说对此也有诸多描述。墓室悬剑,这也是基于一种防盗的考虑才设计的机关,对前来打扰墓主人长眠的盗贼一种惩戒吧。

相传古代河南安阳李家坡有一李姓盗墓贼,带着几个同伙盗掘了赵简王墓,从中得到了几把宝剑和金银器皿等等陪葬品。他们又看到墓穴顶端悬着一把利剑,一看就知道是稀世之宝,两个贪心的盗贼就上前去想把悬剑的绳子斩断,没料到二人一踏入利剑下方就落水而死,同伙将二人捞上来的时候,他们的身体和胸口都被水中暗藏的钢锥扎个稀烂。这悬剑应该就是出于对人心的贪婪所设下的陷阱。

古剑(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5.伏火防盗

伏火,顾名思义,作为一种防盗机关,当盗墓贼打开墓穴时启动机括,灼伤或者是吓退盗墓贼。

古文献中对伏火的记载非常之多,描述伏火喷出时吼声大作,响若奔马,烈焰纷飞中顷刻将闯入者烧死。墓葬中的伏火也是令人防不胜防,但这种奏效的方法只能用一次,经验丰富的盗墓贼若是遇到伏火,就可以判断这座墓葬从未被盗过,而且陪葬品极其丰厚,待伏火喷完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进去了。

伏火的设置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湘西土夫子将设有伏火机关的古墓称为“火洞子”或是“火坑墓”。著名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在清理过程中曾发现过墓道中的可燃气体。

清景陵在遭到盗掘时也发生过“伏火事件”,点着火把的盗墓贼用利斧将康熙帝棺椁劈开,棺中溢出不明气体与火把产生反映,火焰燎了几个靠棺椁最近盗墓贼的脸。

至今考古界也没弄明白,是墓葬中真的设置了机关还是由棺椁内墓主人尸体分解而产生的磷火。

伏火(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6.毒烟防盗

用这种方法最著名的便是秦始皇陵。秦皇陵内部结构紧密复杂,地宫内倾注入大量水银,当时的工匠也许就是充分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以及挥发后产生剧毒气体的特性来保护皇陵,并且毒杀盗墓贼。

据历史学家分析猜测,秦始皇陵地宫中至少有几吨至上百吨的水银,秦始皇的棺椁在百米深的地下依旧可以测出水银,可以说明地宫里的水银储备量有多么巨大了。

传说齐桓公墓内就有一个巨大的水银池,散发着让人中毒的有毒气体,盗墓贼们打开墓道,等待了几天时间,等毒气散完了之后,才牵着狗抱着鸡进入墓穴中进行盗掠。这种利用动物来测试空气中的毒气致命程度,不得不说盗墓贼们将他们的聪明才智运用到了极致。

毒烟(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7.水淹防盗

墓穴水淹防盗属于不多见的类型,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陵墓修建最注重排涝,选址大多是山高土燥之地。

墓穴之内蓄水防盗,技术难度不止是一般的大,既不能让水冲垮了陵墓内部,又可以让盗墓贼有来无回,这就很考验工匠们的智慧了。

汉代的一个王侯墓葬就十分注重排涝,先在主墓室下挖一条大水渠,铺上瓦片再埋下陶瓷烧制的水管,然后用石子填充,一直连接到山下,延绵了足足半里。只是这水管被有心人看到了,盗墓贼顺着水管挖进了墓穴内,里面的陪葬品不可避免地被盗掠一空,成了历史笑谈。

水浸过的墓室(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8.石椁防盗

石头制作的棺椁确实比木质棺椁的坚固度和牢固度要更强,作为当时人们普遍意义上的一种认知,确实给了后人防盗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石椁为葬”的最早记载出现于《礼记》上,孔子在宋国时,看见司马桓魋在为自己制做石棺。孔子好奇地问了司马桓魋,得知他已经制做三年了,感叹道:“早知这么麻烦,还不如找块木板死了烂掉呢”!

汉文帝也认为死后安葬,石制棺椁是最有效的防盗方式。这有没有防盗效果,看看那么多墓被盗得墓主人尸骨不全就知道了。

石棺椁(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9.铁壁防盗

铁壁防盗和积石防盗有些类似,就是在墓室四壁堆置巨石,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增加墓壁的厚度。

最典型的就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赵卿墓,主墓室的墓壁四个角落,每隔1米就放置一块重量达50公斤的石头,中间椁室还堆积着近1.5米厚的砾石层。这样严密的防盗措施别说盗墓贼,连考古工作者发掘都倍感吃力。

宋代时,民间发现将熟石灰、粘土和沙子混在一起,夯实干透后坚硬如铁,就将这种新发现“三合土”运用到墓葬的防盗上。在墓穴的周围用石灰糯米浆再加上三合土,不仅密封性好,更让防水防盗效果上升了一个等级。

铁壁古墓(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10.连环翻板

在游戏关卡和影视情节中,经常看到这种翻板机关,人走过去板子翻个面,人掉下去了而板子安然无恙,好像没有动过一样。

这种宽度与墓道相当,长度超过1米尺寸的翻盖设计,盗墓贼防不胜防,一旦中招很容易坠入陷阱,由于翻板两侧都坠着重物,中间有一个活动轴,人掉落后翻板会自动恢复原样,静静的等待着下一个猎物。

连环翻板下都有一个非常深的陷阱,底部放置着刃尖朝上,密密麻麻的刀、刺、锥等尖锐物。盗墓贼猝不及防下掉入陷阱,头脑有那么几秒空白,回过神来时已经万箭穿心,回天无力了。

现代发掘的古代墓葬中,经常发现死在陷阱中盗墓贼的骸骨,死状扭曲可怖。但知道这陷阱的盗墓贼极好破解,拿个梯子架在翻板上就可以爬过去避开了。

连环翻板构造图(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11.铁索吊石

这个机关可不是吓唬盗墓贼的了,而是分分钟要人命。铁索吊石杀伤力极强,轻则筋断骨折,重则脑浆迸裂。

在墓道的必经之路上,用铁索吊起巨石悬挂半空中。一般盗墓贼进入墓道都是注意前后左右和脚底下,极少留意头顶,若一不小心触发机关,巨石当头砸下,盗墓贼十死无生。

这种机关的设计和物理有着极大的关系。先在巨石上打洞,用铁链捆住巨石,铁链挂在滑轮上,巨石挂在墓室顶上,巨石下方有设计成踏板的跷板,若是有人踩到跷板,受力不平衡下一头会翘起,拉动滑轮,那块巨石就会当头砸下。

这种铁索巨石在墓道中可设置的不止一个,有可能一连四五个,侥幸逃了第一个,后面还有接二连三的。除非盗墓贼长了翅膀,否则根本飞不出巨石阵的笼罩范围。

铁索巨石(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12.尸毒防盗

尸毒就是墓主人身上的毒素。为何墓主人身上会有毒素呢?那么这些隐藏的尸毒又怎么能置盗墓贼于死地呢?

其实这些尸毒就是丹砂。丹砂,又叫朱砂、辰砂,成份为汞的硫化物,是炼汞的主要矿料,可见它的毒性之强;丹砂中含汞量达87%就是纯丹砂,颜色朱红。

古代人痴迷修仙得道,由于炼丹术的高速发展和炼丹士的蛊惑,认为经常服食以丹砂为原料炼出的丹药可以长生不老,于是在快要久别人世时大量服食剧毒丹药,一为治病,二为尸体的防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服食丹药带来的恶果就是,丹砂在肌肉与骨骼中沉淀了下来,在人身死后成了尸毒,也成了墓主人保护自己的有利武器。

宋末元初的民盗代表“朱漆脸”就是尸毒受害者之一,虽然他没有被尸毒毒死,但脸上的朱斑成了一生洗不掉的耻辱。

三国时期,盗墓贼的祖师爷曹操出兵征讨匈奴人,军队路过一处寸草不生的高岗。奇怪的是除了这片高岗,其它的地方都是草木葱郁。

当时随军队同行的王粲指出这高岗下必定有个大古墓,曹操下令将这片高岗整片凿开,果然下面是个陪葬品丰厚的古墓。

原来墓主人在死前长期服食巨毒的礜石,这是一种含有硫化物类矿物毒砂的矿石,墓主人下葬后,有毒物质从尸体内散发了出来,形成的毒气导致墓葬外的高岗上寸草不生。

尸毒(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结语.

以上十二种是古代墓葬比较常见的防盗方式,说明了古人智慧和脑洞的无限之大;其实还有很多种防盗方式,今天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有机会我再列举其它的同各位一起分享。

(以上文字,纯属娱乐!如果喜欢,请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