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着高速看铜仁之朱砂古镇看万山红遍看

壮丽的山河过往、奋斗昔今,正出现一个涅槃重生的转型盛景。转型发展中不断探索的万山,构建出属于自己独有的旅游明珠——朱砂古镇,带你走近怀旧实景看父辈芳华,探寻朱砂文化奥妙其中,奋斗的爱国故事可感可知……充满着回忆、悸动、感慨,以及穿越矿洞后不期而遇“万”山美景。

美在深闺有人识。汽车行驶在与沪昆高速相连接的铜大高速路上,拥抱山河之美近在咫尺,乘上汞都大道,直达朱砂古镇,大道不远处,高铁朱砂古镇站迎来又一批乘客。高速高铁加持的朱砂古镇,时间空间的距离得以拉进,万山的转型故事,正再次乘上交通快车,拉开新的帷幕。

“爱国汞”的过往

“手风琴、二胡吹拉弹唱间,台下几百名汞矿工人,满场的欢呼笑语,彼时的汞都有多兴盛可想而知。”

竹编安全帽,牛仔工服,旧式乐器,花甲之年的周桂梅与同龄人组建了一支老年文艺队,歌声嘹亮在朱砂古镇那个年代一条街,怀旧的舞台下,带着父母沿高速自驾而来的游客们纷纷被吸引驻足观看。

“人人都得下矿洞,只有亲临现场了解现场才知道汞矿的生产情况。”说起万山汞矿的过去,周桂梅眼神里绽放着奋斗者特有的光彩,“苦得很,进矿洞有时忘拿筷子就随手拿铁丝夹菜,那时候心里只想着为了国家,要心无旁骛做好采矿,帮助国家渡过难关。”

万山,曾经因赋存汞矿而辉煌。因朱砂工业开发最早、质量最好、储量最大、产量最多、技术领先而举世闻名,创造了世界上最久远的采矿历史、世界上罕见多公里的地下采矿坑道、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天然朱砂晶体“辰砂王”等诸多奇迹。年2月,为服务朱砂开采,国务院设立了新中国第一个行政特区——万山特区。

万山,也因汞矿资源枯竭而没落。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交恶后,万山的汞矿曾作为还债的物资而大量开采,并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爱国矿”。随着对前苏联还债的结束、特别是矿产资源的枯竭,万山曾一度陷入较为困难的境地,年,贵州汞矿因资源枯竭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万山因失去支柱产业。老汞矿区因破破烂烂、冷冷清清成为当地干部群众都不愿提起的“废区”。

直至年1月31日,在万山遭遇严重雪凝灾害之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踏冰冒雪来到万山看望矿区群众,指导抗凝救灾。年3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万山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成为贵州省唯一享受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扶持的地区,从此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设立万山区。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区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万山区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这些年,万山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转化为转型发展的动力,围绕转型谋发展,围绕转移扩增量,围绕转化抓机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万山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融合共生、共同发展。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7.98亿元,是年38.2亿元的2倍;创造“十三五”的万山速度、万山质量。

万山红遍的今日

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感受一种经历,这叫旅游的概念。

“徐霞客游记花了一生当中几乎半生的时间才游遍了中国。而有着高速高铁四通八达串起旅游线的朱砂古镇,仅上个春节就有60%的自驾车来自外省、来自全国各地。”

初识万山汞都,留在朱砂古镇,迎接四方游客的景区总经理陆云总是亲力亲为地带动着景区的每一个变化每一步提升。

在陆云看来,贵州有好山好水,但由于9分山水一分田造成山多平地少交通不便,近20年以来的旅游发展受制于交通,曾一度滞后缓慢前行。

交通的东风吹遍黔东大地,后起之秀朱砂古镇更是首当其冲,多年的精心打磨让古镇成为旅游界的一匹黑马,带着红色文化照耀着黔东。

年7月,万山区引进江西上饶吉阳集团合作,总投资20亿元,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突出独有的朱砂文化和历史意义,变废为宝,对原汞矿遗迹遗址和文物进行保护性的整体连片开发利用,打造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

从此,万山的山山岭岭历代矿工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伟大杰作得以向世人展现。

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朱砂古镇以万山朱砂文化为背景,以贵州汞矿遗迹为依托,实施“修旧如旧、保护性开发”,做到文化再现与文化重构并举,大力培育以旅游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举改变“颓垣废井、残垣败瓦”的空城景像。让万山的红,千娇百媚,融于其中,红遍万山。“真正让父辈这一段宝贵的历史风貌,像清明上河图一样的展示在大家的面前。”

万山的红,是芳华的红——紧紧抓住原汞矿遗址文化的“唯一性”,确定以“工业文明”为主题,朱砂古镇借助矿山遗址、老旧建筑、朱砂开采、革命标语等时代元素,打造了“那个年代步行街”;把绵延纵横公里长的地下采矿坑道修建成为“时空隧道”;在陡峭的岩壁上修建成悬崖栈道和玻璃栈道;把原汞矿的宿舍、办公用房等修建成悬崖酒店、宾馆……

万山的红,是朱砂的红——以汞而兴汞都朱砂文化未曾被忘记,这里新建了全国最大的朱砂展示销售中心——朱砂大观园,将着力挖掘朱砂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朱砂文化产业。

万山的红,是枫叶的红——连绵的山坳上红枫深耕于此,待到每年的深秋时节,游客能在朱砂古镇领略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盛况。

万山的红,是爱国的红——深挖新时代文化内涵,全国首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成在朱砂古镇,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发展契机,展示矿山工业文化。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与苏联专家楼、汞矿电影院、英法水银公司旧址等一同镶嵌在万山朱砂古镇景区内,成为朱砂古镇重要景点,传承团结奋进、爱国奉献的万山精神。

至年底,以万山红遍崛起的朱砂古镇累计已接待游客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直接解决多人就业,间接拉动人就业,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古镇蝶变的未来

铜大高速公路穿行而过,带动着朱砂古镇同贵阳城市经济圈、东南部特色经济区等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铜仁地区对外开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上午在贵阳寻找20年前的一顶邮局帽,下午这顶帽子便送达朱砂古镇那个年代一条街。

一朝出阁天下闻的朱砂古镇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城市与景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中国最美特色旅游小城”“中国最佳品质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从“卖资源”向“卖风景”“卖文化”的转变,正加速促进万山全域旅游发展步伐。

朱砂古镇的发展并不满足于此,当前,古镇正以“卖文化”为核心,力争打造中国第一怀旧小镇。“这里要变成一个游客觉得进入了以后,就能有强烈的代入感,游客来了以后就能达到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体验。”

怀旧小镇上,老矿工、矿二代、甚至矿三代成为这里的常住员工,为游客还原着记忆中、父辈口中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共享蝶变带来的发展红利。

年,万山汞矿遗址入列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朱砂古镇成功申报全国优选文化和旅游投资项目。

朱砂古镇坚持“旅游+”扶贫,坚持推动旅游富民、旅游惠民,拿出90%的就业岗位给当地矿区居民及贫困户就业,优先保证有劳动力贫困户就业,带动当地矿区居民及贫困户近人,月均收入元以上。

古镇将大门口、玻璃栈道出口等处摊位,免费提供给当地群众和贫困户从事旅游商品销售、餐饮等,帮助了多名当地群众和贫困户增收致富。古镇与敖寨乡、黄道乡共名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万元脱贫攻坚帮扶资金入股古镇,每年至少提取8%的收益用于贫困户分红和本金还息,年人均增收元以上。

荣获“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万山汞矿遗址列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朱砂古镇成为贵州最具活力的旅游热点和旅游新地标……年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亿元,分别是年的7倍、9倍。

我们共同见证了万山旅游的蜕变,也共同见证着朱砂古镇的蝶变,万山,以朱砂古镇为明珠,正乘着高速向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力前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086.html